1、旅游電子商務的建設 加強信息化與電子商務的建設,是旅游企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旅游企業應根據自身在市場所處的地位、經濟實力等因素,制定與自身發展相匹配的、有特色的旅游電子商務。傳統旅游企業在發展日常業務的同時,應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內部管理信息系統,創立線上營銷網站,加強線上推廣,在培養穩定顧客群的同時,努力開拓新的消費者。
傳統旅游企業與新興旅游網站進行戰略聯盟是大勢所趨,二者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將網絡經營與傳統服務相結合,在擴大客戶群體的同時,保證了服務的質量,節省了成本,可以將更多資本投入到產品的開發與創新上。
已經具備一定規模的旅游網站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對入境游客提供24小時國際熱線,并提供多種語言服務,讓游客在不出國的前提下預訂所有的行程。
2、改善旅游產品結構 目前我國旅游景區依然停留在“門票經濟”階段,旅游產品結構不合理,并且主要以觀光旅游為主,特種旅游和度假旅游發展緩慢。未來的主要發展趨勢應是高端旅游模式,以品牌為導向,弱化門票的概念,提供除觀光之外的綜合旅游產品。我國應向旅游強國學習,努力發展醫療旅游、商務旅游等新興項目。
醫療旅游是游客依據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目的地,在旅游的同時享受健康醫療的服務。如韓國先進的造美技術,新加坡精密的醫療服務等,都將旅游與醫療有效地結合。開拓醫療旅游項目,可以將醫療與旅游兩項創匯水平高的服務貿易有效結合,在醫療設備、人力和旅游資源均不移動的情況下直接創匯。我國旅游企業應與醫療機構相聯合,因地制宜推出醫療旅游服務,如在海南島為中老年制定養生旅游項目等。
商務旅游是商務人士在商務活動過程中進行的一切與旅游消費有關的行為。商務旅游在世界范圍內發展迅速,如新加坡是世界著名的旅游會展中心。我國穩定的經濟環境與豐富的旅游資源為商務旅游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政府與旅游企業應加大對于商務旅游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商務會議以及會展中心,帶動保險業、運輸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使旅游產品更加多元化。
3、加強企業網絡化建設 雖然越來越多的小企業逐步向集團化轉變,但是我國大多數旅游企業還沒有形成經營網絡,都是各自為政,合作關系不穩定,真正以資產為紐帶的全國性旅游企業集團或經營網絡還是為數不多。
我國的旅游企業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將網絡化與代理制相結合,通過代理制實現網絡化經營。將小型旅游企業改制為代理社,不再從事旅游產品開發,專門從事旅游產品的代理銷售,將銷售覆蓋范圍延伸的更加廣泛。對于小型旅游企業來說,成為代理社所獲得的傭金和提成有助于更好的提升自身的銷售能力,同時以統一的品牌形象和操作模式切入市場,有利于形成規模效應。
4、打造旅游企業品牌 品牌是旅游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獲勝的王牌,品牌戰略無論對于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來說,都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必不可少的環節。我國旅游企業主要為中小型企業,市場集中度低,品牌意識淡薄,不能有效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品牌的競爭力源于高質量,我國旅游企業要走出重知名度、輕品牌內涵的誤區,視質量為品牌的根本,將質量標準與國際接軌,強調產品創新,調整旅游產品結構,提升旅游服務質量,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同時,加強企業的宣傳力度,利用新聞媒體、社交網絡等擴大自身知名度,積極做好廣告宣傳,使企業品牌深入人心。
上一篇:提升旅游服務貿易競爭力的產業層面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