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動旅游產業融合 以旅游產品開發和企業合作為重點,推動旅游服務貿易與三大產業的融合。進一步促進旅游與文化、教育、體育、科技的融合,加快旅游服務貿易與金融、信息等現代化服務業的融合進程。提升鄉村旅游發展水平,發揮鄉村旅游在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積極作用,以旅游服務貿易的發展帶動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化的發展。
結合旅游服務貿易與文化產業的優勢,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素養和內涵,打造一系列具有國家或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演藝精品。將文化演藝與自然景觀或人文景觀有效結合,運用現代化元素和高新科技,對當地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進行創新演繹,迎合市場需求,將具有我國特色文化的品牌節目推廣到世界各地。
2、放寬產業政策管制 同業競爭是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的催化劑,寬松的市場環境可以為小型旅游企業提供更多創業機會。降低門檻使得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地方保護政策壁壘被打破,有助于新興企業搶占市場,打破原有市場格局。
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和行業組織應為旅游企業跨地區投資經營創造更多有利的條件。一方面,可以協調工商、稅務等部門,為旅游企業設立經營機構創造條件,另一方面,逐步對外商投資旅行社開放出境旅游市場,實現我國旅行社業的全面開放。
3、加大人力資源投入 人才是競爭的焦點,對于旅游服務貿易來說亦是如此。良好的戰略與機制需要人力去貫徹執行,只有培育與儲備人才并加以運用,才能在具體戰略實施上得到保障。
在旅游教育方面,加大對旅游從業人員的培養和教育,建立旅游教育培訓基地。首先在師資上保證整體教育質量,其次在地點上注重對旅游培養基地合理分布,尤其要加大對民族地區、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投入,力圖全面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工作能力和素養。再次要扶持高等院校的旅游專業發展,為旅游教育工作者創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和科研空間,從根本上進行人才建設。
對于旅游企業來說,需要貫徹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制定系統的人才培養計劃,提升員工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善于運用游客的意見與反饋,通過顧客的評價對員工進行綜合評定,對員工實行有效的獎懲機制。
4、推進綠色旅游發展 旅游資源的有效存續是旅游服務貿易得以發展的前提,因此我國應加大環境保護的力度。環境保護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程,雖然在短期內不能得到明顯的收益,但是從長遠來看,回報遠大于投入。眼下我國霧霾等污染嚴重,因此更需要加大整治力度。
切實提升企業的低碳環保意識,推進節能減排的進行,對于投資大、環境影響大的旅游景點開發項目嚴格論證。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協調政府、原住民與社會之間的利益關系。加強游客的文明教育,倡導綠色消費和文明健康出游,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上一篇:基于政府層面的旅游服務貿易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