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自由化趨勢的加強,世界經濟已然步入服務經濟階段,服務貿易作為服務經濟發展的標志更是發展迅猛。新技術革命引起全球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國際分工不斷深化,進一步推動了服務貿易的發展。服務貿易作為參與國際競爭與分工的方式之一,體現了國家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旅游服務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眾多相關產業乃至一國經濟發展都息息相關,因此愈發受到各國政府的重視,也成為學者研究的熱點。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起步較晚,先后歷經初期、發展和日趨成熟幾個階段。1980年我國入境過夜游客為350萬人,國際旅游收入為6.17億美元,收入排名占世界第34位。20世紀90年代,旅游經濟產業化進程加快,帶動相關產業和整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成為重要的經濟增長點。19%年旅游外匯收入突破百億美元大關,排名上升至第十位。2012年旅游外匯收入突破500億美元,入境過夜游客達到5772.49萬人次,2013年上升至517億美元,而所占服務貿易出口總值的份額卻由2001年的53.37%下降至25.10%0。由于一些現代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旅游、運輸等傳統服務貿易所占份額呈現下降趨勢,但在服務貿易中仍占較大比重。
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在三十多年間得到了飛快的發展,我國也逐步成為一個世界旅游大國。但是旅游大國不等同于旅游強國,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發布的《2013年度旅游業競爭力報告》中顯示的全球旅游業競爭力指數排名,中國雖然在亞太區域排名躋身前十,但在全球參評的140個經濟體中比照2011年下降了六位,排名第45位。排名前十位的國家分別是瑞士,德國,奧地利,西班牙,英國,美國,法國,加拿大,瑞典和新加坡。從該排名中不難看出,我國旅游服務貿易國際競爭力同比上述國家還有較大差距,說明在未來還面臨著發展方式的不斷轉變以及旅游政策的不斷完善。
上一篇:前往國簽證查驗制度的現實意義 |